陶友瑞:科研是一種快樂

作者:劉盈盈 許偉峰 曾傑 時間:2016-12-15 點擊數:

初見陶友瑞老師,給人一種親切和藹的感覺。每次去采訪他時,他都會微笑着給我們泡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而他的生活也正如一酩清茶,前味淡而優雅,後味清香氤人,杯盞之中餘香仍留,耐人尋味。

IMG_1779_副本.jpg

在湖工任教的20多年時間裡,陶友瑞已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湖南省自科基金2項、中國博士後基金1項,主持橫向科研課題6項,到賬橫向課題經費75萬元;主持名師空間課堂1項,并以第一作者在國内外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SCI、EI收錄10篇,獲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1項;主持研發的高性能玻纖棉增強複合材料已開始應用于工程實踐;2015年入選湖南工程學院首批“百名骨幹人才”。陶老師用他的經曆告訴我們,堅持做自己喜歡的科學研究,科研本身也是一種快樂。

 

開拓進取,人生需要新的挑戰

 

1993年7月陶友瑞從湖南省機械工業學校鑄造專業畢業後,被分配至湖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實習工廠。實習期間,通過與周圍同事和老師的接觸,他深刻意識到學曆和知識的重要性,于是在同事王楠的影響下他下定決心考研。“不想這樣平平淡淡過下去了,考研更多的是為了精神上的追求。”這是陶友瑞當時的想法。在上世紀90年代,大學生隊伍還不像如今這般龐大,更别說研究生了。英語是考研必考科目,對于零基礎的他是個很大的挑戰。陶友瑞先後買了高中英語基礎課本、大學六冊英語書開始自學。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在校辦工廠的辦公室裡挑燈夜讀,日日夜夜地堅持着。“考研的過程真的特别累,尤其是還要邊工作邊備考。”但他沒有放棄,憑着自己執着而堅定的信念,終于在第三次考試時考上了湖南大學機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之後又考上了湖南大學的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從碩士到博士,陶友瑞改變了研究方向。放棄熟悉的方向嘗試陌生的領域,這無疑又是一個挑戰,他說:“隻做材料方面的研究已經滿足不了我的求知欲望,人生需要新的挑戰。”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對他的人生影響甚大的兩位導師張福全教授和韓旭教授。用他的話來說,“在這裡,導師教會了我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他們的人格魅力對我之後的科研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湖南大學讀研究生期間,陶友瑞和他的團隊在從事返回式衛星外殼沖壓成形研究工作時,由于材料又脆又薄,加之零件形狀複雜,很多專家都說采用目前的工藝幾乎無法完成。但當時材料學院的院長直接發話:“你做不出來就不要畢業了。”在巨大的壓力下,陶友瑞又和團隊老師一起前往華中科技大學找相關專家請教解決方案,仍未得到解決辦法。由于科研項目長時間找不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很多人受不了重壓陸續退出或放棄,他卻一直堅持着。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驗探索,陶友瑞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包覆拉深成型工藝方案,解決了低塑性材料拉深成形問題,使得項目得以按期完成,他自己也從中第一次嘗到了科研的快樂。這種茅塞頓開的喜悅,讓他有着巨大的滿足感,漸漸地愛上了科研。他說:“現在在實驗室擰個螺絲都是一種享受。”

但即使有熱情和興趣,在實驗室裡,陶友瑞的日子也并不輕松,不僅沒有朝九晚五的規律,就是周末的休閑也不在他的計劃内。有一次為解決一個問題,他從下午四點一直做實驗到第二天天亮。“做科研就得耐得住寂寞,長期的專注與勤奮是科研的關鍵。”

IMG_1687_副本.jpg

正是靠着這種堅韌的個性和良好的學術作風,他在自己的科研生涯裡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科研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漫長而乏味的過程,但我體會更多的卻是樂趣,實驗室裡的每一個數據,對我而言就像一把把開啟科學之門的鑰匙。”而在湖南大學博士後流動站這樣一個更高的平台上,他又結識了一大批對于科研有着濃厚興趣的學者,在這裡,他可以和更多的專家學者一起交流,共同進步。就是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中,陶友瑞的學術基礎日漸夯實。他的論文也陸續發表。截止到2016年,他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structure &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中國機械工程》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8篇,并在今年成功獲得國家自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滑動軸承熱彈流潤滑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理論與方法”,資助金額60餘萬元。 

 

勤于思考,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

 

“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陶友瑞告訴我們,在多年的科研中,他不斷思考、總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靈感總是稍縱即逝,要習慣于把随時的想法記錄下來”,陶友瑞養成了無時無刻都在思考的習慣,上班的路上聯系着周邊的事物思考着,邊吃飯邊思考着,邊走路邊思考着,睡前還沉浸其中,總是想着怎麼樣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  

2015年,陶友瑞再次成功申報湖南省自然基金項目,這個項目的靈感得來甚是神奇。一年前他就已經提出了問題,即如何把可靠性設計理論和工程應用聯系起來,但一直沒有思考出答案。“那段時間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白天想晚上想,半夜經常想得睡不着覺。”直到一次在去上班的途中,經過南院實驗室時,看到一位老師在做滑動軸承的實驗,于是他忽然産生了靈感,他想到滑動軸承潤滑是一個熱彈流耦合系統,該系統的可靠性值得研究。他馬上記錄下來,并查閱了大量資料,最後成功申報了省自科基金面上項目“基于熱彈流多場耦合的滑動軸承潤滑非概率可靠性研究”。 

這樣的靈光一現總是要建立在長時間的積累和無數次錯誤的嘗試上,“經常說靈感,但是沒有長時間的思考哪裡有一瞬間的靈感?”陶友瑞說,“不是我聰明,隻是我和問題周旋得比較久。”他引用了愛因斯坦的這句話來說明研究需要勤奮與執着。對于研究的這份執着,陶友瑞得益于提出問題又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看上去很艱難的問題,經過“抽絲剝繭”的過程,會慢慢變得更加簡單、更加有趣,“遇到問題時,像霧裡看花,但經過反複思考與實踐卻能發現有個很精妙的世界在裡面。”

 

穩中求進,與學生共同進步

 

作為學校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導師,陶友瑞自覺任重而道遠。為了能夠帶好第一批研究生,他特地将學生的學習區域安排在自己的辦公室隔壁。一方面方便學生有問題随時可以找到自己,同時也是方便自己能夠和學生們更好地溝通交流。陶友瑞告訴我們:“所有的實驗我都會跟學生一起做,直到将方法教會給他們。”實驗是科學探索上至關重要的一環,作為他們的導師,他總是會堅持和學生們奮戰到最後一刻。學生們在實驗上遇到難題,陶老師往往會一個人把實驗反複做幾次,然後再去讓學生們去嘗試,自己則在關鍵的地方給予指導。

陶友瑞總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多提問題。“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證明自己在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是進步的表現,老師應該積極引導與鼓勵這種行為。”他還說,“做科研實驗不在乎你掌握的知識有多深奧,而在于思維方式的培養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找對問題往往不難,難在如何解決問題。”關于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陶有瑞建議多聽别人的學術報告,多查閱國内外相關文獻。“出現問題找不到原因往往是因為知識積累與儲備少,而多接受外界知識,有利于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有創新點。”

陶友瑞經常教導學生做科學研究必須有嚴謹的态度,每個細節都來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理工科的研究。實驗結論必須要有數據支撐,結果必須經得起推敲,實驗數據又要經得起重複,所以必須重複實驗,不能怕麻煩。正是陶老師秉着這樣一種執着與認真的科研教學态度,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他帶的第一屆碩士研究生曹亮同學多篇論文被SCI收錄,而他和張建平、蔣邦等學生一起主持研發的高性能玻纖棉增強複合材料目前已經應用于工程實踐。

心無旁骛磨砺劍,不為浮名忘初心。陶友瑞以勤勉為基石,堅持為信念,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并樂享其中。



稳定的菠菜各大网站-十大信誉平台最新排行榜 Copyright© 2021-2025
   地址: 中國·湖南省·湘潭市·福星東路88号 郵編:411104
   電話:0731-58688521 傳真:0731-58688521

Baidu
sogou